《紅與黑》是法國作家司湯達的代表作之一。讀完這部作品,讓我感觸很多。 但是了解一本好書,應(yīng)該先了解它的主要故事情節(jié)?!都t與黑》的情節(jié)圍繞于連這個主人公展 開,書中人物雖多,都不過是主角的陪襯。 于連屬于復(fù)辟時期出身小資產(chǎn)階級、受過良好教育而又不安現(xiàn)狀、企圖出人頭地的青年一族。他崇拜拿破侖。他最喜歡讀的書是《圣賀勒拿島回憶錄》,不惜冒著被逮捕的危險將拿破侖的肖像藏在床墊里。他身體瘦弱,不適應(yīng)體力勞動,在家里倍受父親的責罵和兩個兄長的欺侮,并且由于地位卑微,在講究門閥和關(guān)系的社會,簡直就沒有出頭之日。他感慨道:“拿破侖啊!在你的時代,飛黃騰達要靠戰(zhàn)場上出生入死,那多好??!可是現(xiàn)在卻 要卑鄙地使窮人苦上加苦!”不幸的境遇使他產(chǎn)生一種逆反心理,他要憑著個人奮斗,向整個社會挑戰(zhàn),要轟轟烈烈的生,不想寂寂無聞地死。由于命運的安排,他遇見 了曾經(jīng)在拿破侖軍隊服役、得過榮譽勛章的老外科軍醫(yī)。軍醫(yī)喜歡他,私下教他拉丁文和拿破侖征戰(zhàn)的歷史??上环陼r,拿破侖帝國覆亡,憑軍功出人頭地的路堵死了。他看見 城里興建教堂,教士得勢。一個年方四十的神父居然能爬上高位,能拿到十萬法郎的年薪,于是他便下決心要當教士。 他這么做的原因完全服務(wù)于一個目的——出人頭地。不僅要擺脫父兄 的責打,還要使沙龍里的那些毫無陽剛之氣的公子哥兒們折服,贏得上流社會的貴婦名媛的芳心。因此,盡管并非虔誠的基督徒,卻將拉丁文《圣經(jīng)》讀的倒背如流。看不起貴族,卻 服服帖帖的為德·拉摩爾先生辦事。到外地巡視田產(chǎn),到倫敦執(zhí)行秘密任務(wù)。他和德·雷納夫人和德·拉摩爾侯爵小姐的兩次愛情最初 也都是出自征服的心理。從感情上俘虜這兩位貴族夫人和豪門千金大大滿足了他的虛榮心。他要報復(fù)貴族們對他的蔑視。他的確把情場當成了戰(zhàn)場,因為感情上的勝利多少能彌補他不能憑軍功取得榮譽的遺憾。由于征服了德·雷納夫人,他以平民之身,在歡迎國王駕幸維里業(yè)時卻獲得了參加儀仗隊的榮譽。德·拉摩爾侯爵小姐的委 身相與,是他從侯爵那里取得了每年二萬零六百法郎的收入、輕騎兵中尉的軍階和德·拉韋爾內(nèi)騎士的貴族榮銜。而正當他躊躇滿志的時候,對他一往情深的德 ·雷納夫人在懺悔師的唆使下,違心地向德·拉摩爾侯爵發(fā)出了一封告密信,斷送了于連的大好前程。于連一怒之下,便在教堂里槍擊德 ·雷納夫人。 于連對槍擊德·雷納夫人未嘗不感到后悔,但他不愿祈求華勒諾滯留的饒恕。他絕不要求赦免,因為他不愿讓反動的教會從他公開表示懺悔中得到好處,抵消伏爾泰反宗教著作所起的“腐蝕作用”。他至死也不低頭,這種寧死不屈的剛 強意志把個人英雄主義發(fā)展到了最高峰。他在法庭上的最后表白,把整個故事推到了高潮。點出了造就他整個悲劇的根本原因:“我看到有些人,他們并不認為我還年輕 而值得同情,反而向殺一儆百,通過懲罰我來嚇唬這樣的年輕人,他們出身下層階級,備受貧窮的煎熬,卻又有幸受到良好教育,敢于混跡于有錢人引以自豪的上流社會。 ” 的確,他寧愿作為一個雖敗猶榮的英雄死去,不愿做乞求憐憫懦夫耳生。他要用自己的鮮血向復(fù) 辟時期色厲內(nèi)荏的貴族貪婪腐朽的教會提出強烈的抗議。 對于高踞于統(tǒng)治地位的貴族和教師來說,于連不過是沒有地位、無足輕重的農(nóng)村青年,卻不安本 分,妄圖擠進他們的禁地——上流社會,要求在財富和榮譽的分配中得到一份,無疑是個典型的野心家。這并不奇怪,代表上升時期資產(chǎn)階級、把歐洲大陸 各個反動封建王朝打得落花流水、聞風(fēng)喪膽的拿破侖不也曾經(jīng)被罵為“篡位者”么?歷史上不敢被奴役、被壓迫而揭竿起義的農(nóng)民,不也曾被篾稱為 “刁民”和“流寇”么?于連的某些手段和行為無疑會引起爭議,但不可否認,他從思想上和政治上不自覺地代表著被壓迫而沒 有出路的下層階級,向不合理的社會秩序沖擊。他孤身一人面對整個“上流社會”而能以學(xué)問和堅強的意志,在矯揉造作、廉俗虛偽、毫無性格特色的貴族 子弟當中如鶴立雞群,不僅在才智壓上壓倒他們。而且在愛情上戰(zhàn)勝他們。 于連不是什么英雄,他只是為了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、追求個人幸福而斗爭的一個農(nóng)村少年,但卻體現(xiàn)這種下層資產(chǎn)階級 那種積極進取、尋求個性解放,使本身的價值得到尊重而向封建制度挑戰(zhàn)的大無畏精神。我想,這也就是司湯達塑造于連這個形象的用意和成功之處。 于連這個人物是悲劇的。但是在悲劇的背后,我們又能看出當時所謂的“上流社會”的腐敗。但是于連這樣一個“小人物”,卻勇于向這個社會挑戰(zhàn)。這不得不讓我們又是佩服,又是驚訝。 這不得不能令我們感嘆一個社會的力量啊。 (食品 文/高盈盈)
|